title: 政治·马原
date: 2024-11-10 22:00:00
tags:

  • 考研
  • 考研政治
    categories:
  • 考研英语
    keywords: ‘考研, 考研政治’
    description: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
    cover: “./img/KaoYan/English/Crazy.JPG”
    top_img: “…/img/KaoYan/English/Shameless.JPG”
    toc: true
    toc_number: false

政治·马原

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

3.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

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

  • 唯物史观

    •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
  • 唯心史观

社会存在

  • 自然地理环境

    • 影响作用
  • 人口因素

    • 影响作用
  • 物质生产方式

    • 基础和决定作用

      • 生产力

        • 劳动者

          •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
        • 生产资料

          • 劳动对象

          • 劳动资料

      • 生产关系

        •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

        •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

        • 产品分配关系

社会意识

  • 社会心理

    • 人们的感知、情绪、心态、习俗等
  • 社会意识形态

    • 社会意识形态(观念上层建筑,有阶级性)

      • 政治法律思想

        • 核心/主导
      • 道德、艺术、宗教、哲学

    • 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(无阶级性)

      • 语言学、形式逻辑、自然科学

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

  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

    • A是B的客观来源

    • 随着A的发展,B相应地或早或晚地发展和变化

  •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,又有其相对独立性

    • A与B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

    • B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及其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

    • B对A具有能动的反作用

      • 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

      • 通过知道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

      • 有积极和消极之分

    • 社会意识发挥作用要通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

3.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

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

  • 生产力

    • 一种生产实践活动

    • 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

    • 三要素: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、劳动者

      •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

        • 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(物质标志)
    •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

      • 是第一生产力

        • 习近平2023年提出新质生产力

          • 由···催生

            • 技术革命性突破

            •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

            •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

          • 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

  • 生产关系

    • 是经济关系,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,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,其他关系受其支配和制约

    •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

      • 最基本的、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

      •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、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

    • 人与人的关系

    • 产品分配关系

  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

    • A是生产的物质内容,B是生产的社会形式

    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

    •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

  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规律

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

  • 经济基础

    •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说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

    • 唯物史观中,经济基础=生产关系

  • 上层建筑

    •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、组织和设施

    • 整个上层建筑中,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

      • 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
    • 内容

      • 观念上层建筑(社会意识形态)

        • 政治法律思想、道德、艺术、宗教、哲学等
      • 政治上层建筑

        • 政治法律制度

          • 国家政治制度、理发师发制度和行政制度
        • 政治组织及设施

          • 国家政权机构(核心)、政党、军队、警察、法庭、监狱等
  • 辩证关系

    • 政治经济决定上层建筑

      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,生产关系=政治经济,政治经济决定上层建筑
    •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关系

      • 适合则推动,不适合则阻碍

3.5 文明及其多样性

文明及其演进

  • 文明: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、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

    • 标志着社会进步程度

    • 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

  • 社会形态的更替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文明形态的更替

  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穿着了人类文明新形态

文明多样性

  •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

  • 立场

    • 尊重和保护文明多样性

3.7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

人民群众创造历史

  • 唯物史观的观点

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原则

  • 人的本质属性:社会属性

    •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、变化的、发展的

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

  • 人民群众

    • 从质上看

      • 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
    • 从量上看

      • 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
    • 最稳定的主体部分

      • 始终是从事物质制来哦生产的劳动群众
    • 是一个历史范畴(不断变化)

  •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

    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

    •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

    •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

  •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收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

个人的历史作用

  • 普通个人

    • 历史参与者
  • 历史人物

    • 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

      • 包括正面和反面
    • 杰出人物

      • 正面作用的历史人物
  •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

    • 取决于他们的思想、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,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意愿

群众、阶级、政党、领袖的关系

  • 有机整体

  • 历史人物的作用收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,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

  •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

3.6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

社会基本矛盾时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

  • 主要表现

    •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

      • 生产力最基本的的动力因素

        •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
    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麦顿的存在和发展

    • 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

  • 两对矛盾、三个方面

    • 实际上也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

      • 经济结构、政治结构、观念结构

其他动力

  • 阶级斗争

    •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
  • 革命

    •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

      • 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

        • 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缓解
  • 改革

    • 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
  • 科学技术

    •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

      •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
  • 文化

    • 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

3.3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

交往

  • 可以划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

  • 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

    •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

    • 促进社会关系进步

    • 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

    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

世界历史

  • 各民族、国家通过普遍交往,打破孤立隔绝的状态,进入相互依存、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化的历史

  • 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

  • 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

  • 世界历史的形成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

  • 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

3.4 社会进步与社会形态的更替

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

  • 人类-实践活动-不断改造世界-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

  • 同时人类自身不断得到改造和发展,不断实现人的发展,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

  • 社会进步是社会前进发展的总概括

    • 集中表现:社会形态更替

    • 主要表现:从低级到高级、社会形态内部发展

    • 不是直线上升,而是曲折发展

  • 人的发展

    • 一个社会历史过程

    • 最根本的是人的自由程度提高

    • 构成了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

      • 社会的每一重大进步,是人类走向彻底解放的必要阶梯
    • 唯物史观对人的发展概括(三个阶段)

      • 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

        •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
      • 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

        • 资本主义社会
      • 自由个性的阶段

        • 共产主义社会
    • 在共产主义,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

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

  • 社会形态的内涵

    • 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

      • 经济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基础

      •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

    • 经济基础是社会的“骨骼系统”

    • 上层建筑是社会的“血肉系统”

  • 社会意识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

    • 统一性: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,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

    • 多样性:不同国家不同发展过程

  • 社会形态更替中的必然性和选择性

    • 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

    • 必然性

      • 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
    •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

      • 社会发展的必然性,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、范围和可能性空间

      • 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,也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

      • 人民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